一、建设目标
1、总体目标
未来三年,IUV将贯彻落实国家和深圳市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战略部署,围绕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+数字化行业发展及“数字中国建设”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,建设培育产教深度融合、校企共建共享、产教互惠共赢的学习型、创新型、智慧型现代企业,在开展产学研合作、科研技改、成果转化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等方面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及技术支撑,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产教融合领军企业,争取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。
2、具体目标
(1)建立产教融合机制。明确公司产教融合负责人,建立公司产教融合人员组织架构,在三年内全面优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制度,建立实施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年报制度,促进产教融合纳入企业发展规划。
(2)人才培育目标。三年内,深度参与并协助不少于20个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。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用人需求进行人才联合培养,开展企业专家入校园活动,举办校园公开课、线上培训课,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提升、职业素养提升、就业指导等赋能活动,累计培养5000名学生以上,构建一套科学、系统且可复制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。
(3)师资培养目标。三年内,积极参与国家级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及培训交付,实施不少于20次双师培训,参培教师人数不少于600人。此外,积极组织教师企业实践,参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,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和课程设计能力。
(4)实训基地建设目标。三年内,与院校共建实训教学实训中心或实训基地不少于40项,持续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,累计投入或捐赠各类实训设备、教学资源价值不低于1000万元。
(5)校企联合资源开发目标。三年内,积极引导和参与校企教学资源共建,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教学资源20套以上;同时在科研创新方面与院校进一步展开合作,共同开发实训软件、实训案例等资源,共同申请专利(含软件著作权)不少于10个;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开发对接1+X职业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程,制定融入“1+X”证书制度的“互通+模块化”课程体系,并进行推广。
(6)校企合作共同支持竞赛活动。与院校在学科竞赛、技能竞赛方面进行深入合作,推动大赛资源转化,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。三年内,对院校承办的省级以上行业技能大赛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技术支持不少于30次,并联合院校完成竞赛资源转化。
(7)加入至少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,积极参与制定教学标准,开展联合培养、员工培训,共建技术创新中心,推动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。
二、任务举措
1、构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生态
(1)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
与学校紧密合作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,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与行业需求相符的知识和技能。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过程的监管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。
(2)加强产业与教育的融合
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,积极探索与教育机构的合作模式,加强产业与教育的融合。通过向学校提供实践机会、技术和培训支持等方式,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拓展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。
(3)发挥实践经验优势
借助公司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优势,为学校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和项目,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,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,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。
(4)提供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
为学校提供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,帮助学生获得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职业技能。此外,通过奖学金、助学金等奖励措施,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工作或实习,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。
(5)加强与行业协会、产业园区等社会组织的合作
加强与行业协会、产业园区等社会组织的合作,共同搭建平台,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。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和交流,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生态,实现产业和教育的良性互动。
2、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共享
(1)共建产教融合平台
与学校共同投资建设产教融合平台,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。公司提供实践场所、技术设备、师资、教学资源、资金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支持,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,促进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。
(2)加强技术交流与共享
与学校加强技术交流与共享,共同研发新技术、新工艺和新产品。通过共建实验室、技术创新中心等方式,与学校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,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,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(3)推进实习基地的共建共享
与学校共同推进实习基地的共建共享,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实践机会。公司可以提供实习岗位、实践导师和项目支持等方面的资源,与学校共同监管实习过程,确保实习质量和效果的保障。
(4)培养产业和教育的复合型人才
与学校共同培养产业和教育的复合型人才,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。公司可以向学校提供产业需求和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,协助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,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,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。
(5)加强经验交流和成果共享
与学校加强经验交流和成果共享,共同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。公司将邀请学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、产业升级等活动,协助学校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,同时也将分享企业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,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。
3、推进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育工程
(1)参与教师实践培训
公司将积极参与到“双师型”教师的实践培训。通过提供实践场所、技术指导和项目机会等方式,帮助教师了解产业发展动态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。同时公司还将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师实践培训计划,确保培训内容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。
(2)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交流
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交流,促进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育工程的实施。通过定期组织座谈、研讨会等活动,与学校共同探讨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的模式、方法和实践经验,并分享对人才培养的见解和建议。
(3)提供实践教学资源
提供实践教学资源,协助学校加强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育工程。通过提供技术资料、实际案例、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,帮助学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,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。
(4)安排专业人才授课
公司可以安排专业人才授课,协助学校开展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育工程。通过派遣企业工程师、技术专家等到学校授课,为学校提供贴近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指导和职业培训,促进教师对产业发展的了解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。
4、助力岗课赛证融通
(1)参与职业标准制定
积极参与职业标准制定,为岗课赛证融通提供实际应用价值。通过与政府、行业协会和学校等合作,参与制定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,确保职业标准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。
(2)提供实践教学资源
提供实践教学资源,助力岗课赛证融通。通过提供实际案例、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,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。
(3)深度参与竞赛与认证
深度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1+X等认证活动,促进岗课赛证融通。通过提供竞赛训练或技能认证设备,帮助企业企业可以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技能要求,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。
(4)搭建实践平台
通过提供实习岗位、实践导师和项目支持等方面的资源,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实践机会,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。
三、保障机制
1、组织领导保障
建立产教融合委员会,由公司高层领导兼任主任,同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。此外,还需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,以确保产教融合工作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重视和贯彻执行。
2、运行机制保障
建立健全的计划、项目、资金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。具体来说,制定产教融合三年发展规划,明确目标和实施步骤;同时,针对各类项目,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,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。此外,通过制定资金管理办法,确保产教融合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合理使用;最后,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训,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。
3、资金投入保障
加大对产教融合项目的投入力度,三年内,在实训基地共建,实验室共建,师资能力提升,学生发展,教学资源开发,数字化实验实训系统的开发等产教融合相关的工作中,累计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,充分调动公司上下游一体,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,确保产教融合工作推进顺利,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4、激励考核保障
根据三年规划中的任务、目标和标志性成果,构建产教融合的政策以及“项目制”财政两种激励机制,激励企业变革发展战略。通过激励政策、项目制来吸引培养企业人才,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。